top of page
keyview_title.png

​競賽資訊

參賽資格與規範
  • 參賽資格:全國各大專院校系所大學部、研究所學生(含應屆畢業生)。 

  • 參賽規範:

    1. 本競賽每隊人數為2-4人,須有1人為團隊代表人,惟代表人必須具中華民國國籍並在中華民國設籍之國民。

      代表人需負責與主辦單位聯繫、確認參賽文件與獎勵領取等事宜。 

    2. 團隊成員中若有未滿18歲者,需經由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始得參賽(法定代理人同意書請於檔案下載處下載)。 

    3. 本競賽之主辦單位、承商單位之工作人員,不得參加競賽。 

    4. 參賽作品不得仿作或抄襲,若經查證屬實,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參賽資格。 

開放資料應用 
  • 競賽使用資料均須註明資料來源,且參賽團隊必須使用至少一筆國土管理署開放資料。開放資料可用於團隊驗證問題、設計解決方案或支援決策分析任一階段。 

  • 參賽之作品範圍不侷限於資訊技術或軟體應用,凡涉及街道環境空間資料之分析與應用,資料參考來源含國土管理署之資料者,皆可做為競賽作品報名參賽。 

競賽議題內容

為配合國家針對人本交通等政策發展,以及城市發展與人口成長,街道已不僅是交通通行的空間,更是連結社區、促進互動、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場域。本次「114年人本街道黑客松-大專院校」以「幸福.永續街道」為主軸,期望透過學生的創意與專業,將提出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創新解方,並鼓勵學生可以從「人本友善設計」、「綠色永續創新」、「智慧街道科技」等議題進行發想但不限於此三類,實現以人為本、環境永續與科技智慧共融的街道環境,打造更安全、宜居、具包容性且韌性的城市空間。 

注意事項

一、參賽團隊完成報名即視同同意競賽須知及各項規定,保證所有填寫或提出之資料均為真實且正確,若有任何爭議,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解釋權。 

二、於公平原則下,非獲主辦單位同意,不得隨意更換團隊成員。如有違反,主辦單位得取消其參賽或得獎資格。 

三、如本活動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及協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四、晉級初審之參賽提案,其智慧財產權歸屬參賽團隊。 

五、參賽團隊擔保提供予本活動之參賽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參賽提案、圖文、簡報、影音及其他資料,並無侵害他人之智慧財產權、其他權利或違反法令之情事。 

六、初審入圍之參賽團隊同意將其為參加本活動所提供之圖文、簡報、照片、影音及其他資料(包括但不限於參賽團隊成員之姓名、肖像等,但不包括參賽產出之程式、軟體、系統),無償授權主辦單位或協辦單位以不限區域、時間、次數及非營利之方式使用(包括但不限於印刷、展示、宣傳、報導、出版或公開),或再授權第三人使用,並同意主辦單位得改作、重製或編輯及行使其他著作權法上著作財產權人所得享有之一切權利於相關行銷媒體,且主辦單位均不另予通知參賽團隊。如未涉及著作人格之誣衊,參賽團隊及其成員同意對主辦單位不行使著作人格權。 

七、參賽團隊同意無償授權主辦單位或協辦單位得於本活動進行過程中,拍攝、錄影或請參賽團隊提供相關照片或動態影像,做為紀錄、宣傳推廣、行銷本活動或相關活動之用,並得以任何形式發表前述之相片或動態影像。 

八、參賽作品如曾在其他競賽中獲獎,則需有50%程度之修改始得參賽。如經主辦單位認定參賽作品與曾獲獎作品相似程度達50%以上,主辦單位保留取消參賽、得獎資格之權利。 

九、卓越團隊需配合主辦單位填寫並提供相關書面文件,並遵守中華民國所得稅法、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及全民健康保險扣取及繳納補充保險費等相關法令之規定,由主辦單位代為扣繳稅額。 

十、卓越團隊需配合主辦單位,進行相關評選、表揚及媒體採訪報導等工作。並需配合主辦單位進行後續政策說明及推動。

 

十一、凡報名參賽者,應遵守本須知內各項規定,如有違反者,主辦單位有權利取消參賽資格,並追回已取得之獎金與獎勵,且得公告之。若有違反本須知之事項,致主辦單位受有損害,獲獎團隊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十二、本須知及各項規定之解釋與適用,主辦單位保有最終解釋權,任何有關的爭議,均依中華民國法律處理,並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十三、本須知如有未盡事宜,除依法律相關規定外,主辦單位保留修改及補充(包括活動之任何異動、更新、修改)之權利,並以本活動網站公告為依據。

bottom of page